撰文/高英凱‧攝影/陳勁學 相信許多汽車與機車使用者,在行駛於平面道路段時,都有遭遇路面崎嶇坑洞與人手孔 (俗稱人孔蓋) 高低不平的慘痛經驗,及早發現的話或許還能順利閃避,如果若閃避不及的話,輕則車輛顛簸不適,重則可能危及人車安全,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。上述為人詬病的 道路品質不良問題,長期困擾無數用路人的生命安全與乘駕舒適性。如此擾人的道路狀況,也讓台北市政府推出路平專案,由忠孝東路4~6段路面更新工程開始, 將陸續針對台北市部份路段實施道路品質提升工程。也因此,最近行車經過忠孝東路4~6段路的人,肯定會注意到沿路兩旁的紅布條標語:「3月26日起本路段 開始進行除疤作業」與「路要平 先除疤 再換膚」等等。
|
|
然而,除了類似整型美容廣告的奇特標語之外,比起以往的道路施工,這項關乎台北市用路人權益與安全的重大工程有何特殊之處?成為此次U-CAR特別進行專 題報導的出發點,並藉由忠孝東路4~6段路面更新工程為例,親自採訪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隊,以詳細瞭解台北市路平專案對改善道路品質,所提出的新工程思維 與具體作為。
|
傳統道路工法與人手孔養護的缺點
俗諺: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」。國內道路品質不良的問題,也非三天兩夜的事情,不過,要介紹新道路施作與養護工法前,仍有必要追本溯源來探究傳統工法的缺點,才能釐清現行道路品質不良的關鍵導因。
整 體歸納後,影響道路品質的關鍵因素,主要涵蓋路基不良、路面耐用度低與人手孔不平整等問題。以往道路進行路面銑鋪更新時,採全面銑刨路面後再行重鋪瀝青混 凝土,並未針對路基已受損路段進行路基補強作業,往往造成路面銑鋪完工後,因雨水滲漏導致路基硬度不足問題,經車輛日夜密集行駛後較易龜裂損壞。
另 一個環環相扣的問題,在於以往銑鋪路面所用的材質,最大級配料為3/8吋瀝青混凝土 (最大顆粒為3/8吋碎石) ,同時,瀝青混泥土厚度僅5公分後,儘管道路造價成本較低,卻易導致在重型卡車行駛時,突顯路面強度與厚度不足的問題,造成道路耐用度不足與較易受卡車重 壓而變形等問題。
|
除 了路基不良與路面耐用度過低外,對道路品質影響最大因素正是人手孔不平整,以及道路人手孔過多的重大問題。以往政府開闢道路時,並未將各種管路納入統一施 作範圍 (目前台北市僅有市民大道與新建捷運沿線,趁機實施地下共溝管道取代傳統人手孔的整合作業) ,造成涵蓋電信、電力、自來水、有線電視與瓦斯等不同產業,各自鋪設與養護人手孔。
|
不 同單位的人手孔各行其是,也造成傳統銑鋪路面時選擇避開人手孔區塊,並交由各單位進行人手孔與路面調整,在此模式下,沒有統一遵循的道路高層規範 (以道路面為基準或以人手孔蓋為基準亦無統一),再加上養護工程的施工規範與完工品質不一,導致日後人手孔良莠不齊與路面凹凸不平的狀況,成為影響道路品 質的毒瘤。
路基改善與增加路面厚度
自去年5月由台 北市政府成立跨局處小組所啟動的路平專案,其實是考察日本道路施作流程後,對國內傳統市區道路品質不良問題,提出根本性解決措施的規畫。當然,解決的焦點 正式圍繞文章前半提及的幾項道路問題。而在U-CAR專訪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養護工程隊隊長林昆虎,以及實地觀察忠孝東路路面更新工程後,在此精 簡整理路平專案路面更新工程的各項特點。
|
首 先是針對不良路基進行改善,以此次的忠孝東路4~6段路為例,經工程單位調查後有337處,換算約6,881平方公尺的路基被判定需要改善作業,施作工法 依照範圍大小區分,需改善面積為1.5公尺乘3公尺以下者,採AC (瀝青混凝土) 全斷面分層滾壓補強,超過此範圍者則改採現場級配料乾拌水泥碎石級配改善,以解決因道路局部不良路基對道路重新銑鋪完工品質的影響。
|
接 著,針對路面耐用度偏低的問題,此次在忠孝東路路面更新工程也實施新工程規範,在日後完成舊有5公分厚瀝青混凝土路面銑刨作業後,新道路將改為銑鋪10公 分厚瀝青混凝土,同時,最大顆粒碎石級配料將由舊有3/8吋提升至3/4吋,以提升道路耐用度。依據養護工程隊林隊長所提供的資料顯示,屆時,忠孝東路 4~6段路採新規範銑鋪道路面積將達140,612平方公尺。
|
改為日間施工與完工養護6小時
除了路基改善與道路級配料的提升外,道路施工時段與完工養護時間多寡,其實扮演道路品質的關鍵角色,只不過這點以往多被忽略。因此,著眼於提升施工品質,市政府已在決定往後道路更新工程,將以往夜間施工調整為日間施工。
|
對 此,林隊長表示調整為日間施工的重大決策,除考量到日間光線充足時,可以落實道路施工品質管制,尤其是路面銑鋪平整度的控管,另一方面,也改變以往考量白 天交通需求,而在夜間趕工銑鋪天亮就開放車輛行駛的模式,易造成新銑鋪瀝青混凝土溫度尚未確實降低而影響路面硬度,一經車輛碾壓後即易受損變形;因此,新 工法規定施作完成後道路須養護6小時或等歷青混凝土溫度降低至50ºC後,讓路面凝固紮實後再行通車,以避免路面迅速損耗。
調降人孔蓋高度、縮減人孔蓋與統一養護
人手孔問題的解決,可視為路平專案實施路面更新工程的核心重大變革。藉由U-CAR與養護工程隊詳細訪談後,可以彙整人手孔的革新包括調降人手孔高度、人手孔縮減、人手孔埋設RFID無線射頻標示系統與統一養護等重點。
|
首 先,一改原有忽略人手孔的道路施工流程,此次推行的路面更新工程,是先進行凹凸起伏的人手孔調降作業,同樣以忠孝東路4~6段為例,經工程單位核算此 5,649公尺施作路段,總共分佈達1,132座人手孔,其中,有將近7成5比例的857座人手孔,必須先行進行調降作業 (其餘275座人手孔為消防栓、水閥孔與瓦斯孔等,因涉及公眾安全將由權責單位配合施工自行調降)。
|
至 於需統一調降作業的人手孔,將由施工單位針對路面既有人手孔與管線單位會同,確認調降深度為40公分或15公分。對於調降高度的斟酌標準,林隊長表示,依 目前統計約有3成比例的人手孔,在完成先期管線埋設作業後已無功能,因此,將選擇進行人手孔周邊緣石敲除與孔蓋調降40公分後,覆蓋15公分厚度的RC蓋 板封閉,以落實人手孔減量。至於其他短期仍有開啟需求的人手孔,則選擇僅調降15公分,以利於日後開啟時進行人手孔調升作業。
|
|
而 在回填瀝青混凝土埋設人手孔前,為利於道路更性後仍能精準辨識人手孔位置,此次工程單位將為每個人手孔蓋埋設RFID無線射頻標示系統,日後工程人員只要 藉由RFID探測器就能精準找到獨立編號建檔的路面下人手孔位置。最後,既然人手孔已經調降至15公分以下,施工廠商最後將可依設計高程與銑刨厚度(10 公分)進行全面更換路面的施工,完工後,僅降低15公分的人手孔將距離路面仍有5公分厚的瀝青混凝土,代表傳統外露的人手孔蓋多數將隱沒於路面下方,如此 一來,對路面平整度將有顯著的提升。
|
最後,林隊長也預告未來道路人手孔養護的方向,將由以往不同單位各自進行開閉、調降與提升施工作業,逐步整合至委由工務單位統一施工,以降低道路人手孔施工頻率與確保人手孔調整的工程品質,目前仍由政府單位進行協商整合中,不久後應會有較明確的消息。
新工法成效,待用路人集體驗收
台 北市政府自97年開始,預計以3年時間編列49億元的預算總數推行路平專案,自97年逐步進行11條道路的新施作工法測試後,目前已經完成規劃77條道路 更新計畫,包括目前首批施工中的忠孝東路4~6段與西園路1~2段等,兩路段預定施作工程將於6月與5月完成,屆時,調降人手孔高度與強化銑鋪路面的實際 效果,將待全體用路人親身驗收。不僅如此,U-CAR亦將本著維護用路人權益與提升道路安全的立場,持續追蹤報導路平專案的後續進度。
新建工程處路平專案網頁
98年度路面更新工程施作主要路段位置圖
98年度路面更新工程施作路段
http://feature.u-car.com.tw/feature-detail.asp?fid=441
留言列表